今日倾啲学术性嘅嘢。
一个小测试:看到“老举”一词,你立马会想到什么?
老是举起来?
还是久考不中的老举子?
都不对。
老举,在旧式粤语中,是妓女的别称。
粤语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保留了很多古汉语词汇及语法,这“老举”能不能也从古汉语里面寻根?
两百多年前,大才子袁枚也这么想,他在《随园诗话》中考证过“老举”:
广东称妓为“老举”,人不知其义。问土人,亦无知者。偶阅唐人《北里志》,方知唐人以老妓为都知,分管诸姬,使召见诸客;一席四环,烛上加倍,新郎君更加倍焉。有郑举举者,为都知;状元孙惺颇惑之。卢嗣业赠诗云:“未识都知面,先输剧罚钱。”广东至今有“老举”之名,殆从此始。
广东人称妓女为老举,没人知道为什么这么叫,连当地人都不知道。我偶尔翻到唐朝笔记集《北里志》(北里即唐时妓院),终于在里面找到出处。原来,唐代把年老的妓女称为“都知”,负责妓院里的人事管理,也充当宴席主持、给每一曲定价、制定游戏规则等。北里中有一著名“都知”,叫郑举举,色艺俱佳,连当时的状元孙惺都很粉她。后来“举举”就成为都知——即老妓的代名词,广东人把妓女称为“老举”,就是这么来的。
袁枚是清代著名老司机,在广东没少开车,他几乎就是一个活着的GPS,比如《子不语》里面的:
广东沙面上妓船如云,河泊大使专司船政。有总督某严禁之,随即海水溢漫,城不没者三板。地方绅贾俱以为言,乃收回禁约以试之,果令收而水退。至今妓船愈多。
今天广州沙面、珠江口一带,在清初就“妓船如云”了。有某总督想扫黄,严禁妓船,结果导致海潮猛涨,整个广州城差点被淹。地方豪绅上书请求放宽妓禁,总督收回成命,海水才告退。
无独有偶,跟袁枚差不多同一时期的文人曾衍东,在他的笔记中,也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清初广东的繁荣娼盛:
粤省风土最异,如鱼姊蚬妹,舵花舟草详矣。今沙面一带,自靖海门起,群娃聚族,以木庋水,结篷曰“寮”,所居之舟曰“高尾艇”,延客之舟曰“花楼”,亦曰“黑楼”,如“大沙飞”,“满江红”之类。千艘分列,中留甬水之道,以便游观,曰“水心街”。客观妓曰“打水围”,妓接客曰“来了”。客至则进槟榔,入口若红绛点唇;继则吸鸦片烟,诸女伴相与叠股而醉昏昏。呼小者曰“阿姑”,及长发分拢者曰“横梳”,有夫曰“阿嫂”,主事者曰“事头婆”,统而言之曰“老举”。(《小豆棚·阿嫱》)
这一段,比袁枚更多干货,后面的“统而言之曰老举”,就是说,所有的妓女,不管年老年少、不管有没有丈夫,都称为“老举。
袁、曾两人的记载,至少证明粤语“老举”从清初开始就有了。只是,出处是否如袁枚所说,来自唐朝都知“郑举举”?
未必。
首先,袁枚引文有漏误。
先看《北里志》原文:
曲内妓之头角者,为都知,分管诸妓,俾追召匀齐。举举、绛真,皆都知也。曲中常价,一席四环,见烛即倍,新郎君更倍其数,故云复分钱也。
看到吧,“都知”是妓院头牌,并不是“老妓”(否则就是知道分子了)。当时著名的都知,除了举举,还有绛真。你非要说“老举”来源于“举举”,我还说现在广东口头禅“讲真”也跟妓女有关呢。
清末就有人认为袁枚是想当然了。孙橒在他的笔记《余墨偶谈》中说:
粤中呼妓为老举,随园以为即举举、师师之意……或以为'举’与'妓’粤音相近,老举即老妓之讹。其说近是。
他说,广东人称妓女为老举,袁枚认为出自举举或师师,有人认为是粤语中“举”和“妓”音相近,以讹传讹。我认为这种说法比较靠谱。
这里又冒出一个“师师”,应该就是李师师。(如是,则苍老师也有出处了。)
所以孙橒认为袁枚想多了,“老举”也许仅仅是跟“老妓”音近。
但是,粤语“举”音geoi2,“妓”音gei6,要说近,是有点近,但也仅仅是“有点近”而已,连音调都不一样。孙橒的说法,也有问题,但他应该接近了真相。
我来了。
举,其实是粤语“妓女”的懒音连读。
前面说过,妓粤音gei6,而“女”粤音neoi5,取妓之声母g,加女之韵母eoi,正是举geoi(加个“老”字,也是粤语常用的人称代词前缀,如老散:长年工作在最基层的低阶人员;老细:老板;老番:外国人)。
何以为证?
著名的粤语粗口“顶你个肺”,都听过吧,你就不好奇想知道什么东西那么长,能顶到肺那里吗?
据“香江四大才子”之一黄霑先生《广东粗口最劲》一文考证,“顶你个肺”其实是“顶你嗰块閪”的懒音连读。
“肺”的粤音是fai3,而“块”是faai3,“閪”是hai1,“块閪”连读,就是“肺”。
閪是什么,姓黄的能讲,姓余的再黄也不能讲,请复制这个字去搜索引擎……然后求别骂我。
顺便讲多几句,可能是“閪”的字构中有“西”字,国语发音也跟“西”一样,所以为了避讳,粤语除了用同音字“嗨”来表“閪”之外,也借用“西”来指“閪”。曾经的港片《一路向西》,片名就信息量满满;还有《国产凌凌漆》,周星星多次故意把上司达文西(达芬奇的港译)叫成“文西”,谐音“闻閪”,所以达文西一次次求他,“可唔可以叫我嘅全名”?
非要扯上文化,懒音连读,跟古汉语的“切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切音,是拼音出现之前汉字的注音方法:取第一个字的声母与第二个字的韵母,拼合成一个字的读音,称某某切。如“胡”字,《说文解字》注“户孤切”;锡,先击切;进,即刃切。
户孤,先击,即刃……知道的是切音,不知道的还以为切阴呢。
懒音连读这种现象不只粤语,所有方言都有。顺便举个例:吴语的“好伐”,就是“好弗啊”(好不好啊)的连读;北京人把中央电视台说成“装电台”,也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经典连读。
所以,老举就是妓女,这是迄今为止最靠谱的推测。
是广东人就来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