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挖槽,又来一个
这不禁就让人很好奇,平头哥它凭什么能够这么有恃无恐?
蜜獾:不服来干
世上最无谓的动物,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蜜獾无所畏惧的原因之一是它们的皮肤很厚很松。有证据表面,传统制作的箭头和长矛都无法将它们的皮肤穿透。
吐吐舌头
不仅如此,它们的皮肤还能承受刀剑和大砍刀的猛烈打击而不会有任何严重的划伤。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摆脱这种动物的唯一选择不是杀掉它,而是用火把它吓跑。
狗子和蜜獾
因为即使是锋利的刀剑也无法穿透蜜獾的厚皮,所以在野外生存时,它有更实际的好处。大多数捕食者,通常依靠它们的爪子和牙齿来攻击。而这些武器可能不如人造武器锋利。
当捕食者咬住蜜獾的背部时,疏松的皮肤能让蜜獾迅速扭转局面,转身用爪子和牙齿攻击捕食者的脸。
豹子撒腿就跑
是的,这只动物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选择了为自己的生命而战,不管它面对的是谁或什么。这样一来,捕食者要想打败獾,唯一的选择就是立即杀死它,这也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
蜜獾的肛门腺还可以排出恶臭。如果实在打不过,仅凭这一点,它们完全可以迅速脱离战斗,逃到附近的洞穴里休养生息,待状态补满,再上战场。
蜜獾:等我睡醒你给我等着
不仅如此,它们还敢“虎口夺食”,经常夺取大型捕食者的食物,面对它们,捕食者也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管它,毕竟蜜獾也吃不了多少肉,如果打起来的话,最后的结果基本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且,蜜獾那小身板也不够塞牙缝的,既然如此,那就放任它去吧。
蜜獾大战蟒蛇与豺狼
当然,蜜獾被大型捕食者杀死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另一方面,与之战斗的动物也会受到相当严重的伤害,甚至被熏的几天都吃不下饭。
所以,在一些纪录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当它们面对大型猫科动物,如狮子和老虎,它们完全是大摇大摆,不会害怕,不会后退,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蜜獾:别跑啊老弟
体验飞翔
当毒蛇遇上蜜獾,受害者只能是毒蛇
我们已经把蜜獾说成是一种猎物,一种很难征服的猎物。然而,就其本性而言,蜜獾却是一种凶猛的捕食者。在厚厚的盔甲保护下,它们还配备了武器。
蜜獾会用爪子和下颚攻击猎物和捕食者。它们的爪子特别长,边缘特别锋利。虽然爪子大多数时候是用来挖地的(它们很喜欢挖地),但是当爪子抓伤动物的皮肤时,则会留下很深的伤口。
蜜獾:我这一巴掌下去
其实,蜜獾的主要武器不是它们的爪子,而是它们有锋利牙齿装饰的有力的下巴。它的下颚非常强壮,蜜獾可以用它来咬碎乌龟的壳。强壮的颚对它们的日常生活也很有帮助,因为这种动物通常会吃掉猎物的每一部分,包括骨头。
蜜獾吃乌龟
坚硬厚实的皮肤不仅可以抵御捕食者的撕咬,还可以保护它们免受毒蛇的毒液。所以,当毒蛇遇上蜜獾时,唯一的受害者只能是蛇。
蟒蛇是唯一的受害者
蛇唯一能够拯救自己的方法就是用尽力气去咬蜜獾身体脆弱的地方,这样它们就能穿透皮肤并注入毒液,毒晕蜜獾后溜之大吉。当然,很少有毒蛇是从蜜獾口中溜掉的,晕倒前蜜獾多半会杀死毒蛇,最后在苏醒后像吃辣条一样的吃掉毒蛇。
即使毒液进入身体,蜜獾也不会有任何明显的影响,最多也就是睡一觉就好了。因此,蜜獾通常对任何有毒的动物都不害怕,无论是蛇、 蝎子、蜜蜂还是其他昆虫。
吃点小零食
不过,蜜獾也并非完全“百毒不侵”,好獾架不住蛇多,蜜蜂多,如果蜜獾不知道好歹,短时间身体内毒液超标的话,最后它们很可能会被毒死的。
结语
由于这些原因,非洲大多数大型动物都会尽量避免与“愣头青”发生冲突,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避免与蜜獾搏斗,它们会让蜜獾先掉猎物。因为很明显,连狮子都知道,没事别和疯子打架。
没事别和疯子打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