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Ycc365下载-office365

祥鑫科技交流纪要 1、公司概况发展历程与业务转型:公司成立于2004年,2019年转型销售,主要从事汽车治理及车体多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池(...

祥鑫科技交流纪要 1、公司概况发展历程与业务转型:公司成立于2004年,2019年转型销售,主要从事汽车治理及车体多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池(...

来源:雪球App,作者: 不明真相的群友,(https://xueqiu.com/2416893682/323156970)

1、公司概况

发展历程与业务转型:公司成立于2004年,2019年转型销售,主要从事汽车治理及车体多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池(占比30%左右)、高速逆变器等业务,拥有全球开发制造技术影响力。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业工程师团队,掌握多项前沿技术。

生产基地与能力:公司在国内及墨西哥拥有汽车零件和光伏储能生产基地,具备大型冲压、压铸等生产能力,配备视觉检查提升质量与效率,墨西哥工厂可进行模具维修保养。为汽车主机厂等配套生产,产品通过二维码便于仓储管理,服务海外客户。

2、财务与战略

营收构成与目标:2024年公司营收70亿元,其中新能源技术国际结构建覆盖42.5亿,智能设备营收10亿元左右,燃油汽车营收10亿元左右,通信服务器及其他营收不到4亿元。2025年营收目标增长20%至80亿左右,净利润约5亿,汽车业务增速20%。

战略布局:未来在机构自主行业拓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调整产品结构,布局海外子公司,已接雷诺等客户订单。同时关注AI带动的服务器行业机会,此前有做IDC相关业务。

3、客户与市场

现有客户覆盖:公司覆盖众多车企,如小米、蔚来、小鹏、广汽、比亚迪、华为等。下游车厂中,华为占收入比15% - 20%,第三大客户占比15%左右,吉利占比5% - 10%,广汽今年占比可能下滑但整体目标量大。

新客户拓展:2024年进入奇瑞和赛力斯,2025年计划扩展新客户,在原有客户中拓展品类。

4、人形机器人业务

业务规划:2025年1月成立东莞智能机器人子公司,负责人形机器人业务管理。计划与智能研究所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关节总成等项目,团队核心人员来自英飞凌、萨尔茨堡、德昌、波士顿动力等,有相关技术解决方案。

预期进展与目标:合资公司预计2025年一季度未落地,落地后双方制定产品发布计划。公司期望通过合作提升产品价值量,长远目标是做整体代工。预计结构件、研发的机械臂及关节执行器等业务能形成收入,但体量暂不确定。

5、其他业务与合作

通信业务:通信业务2024年营收2 - 4亿,整体下滑,公司战略重心不在此。主要为华为供应储能和逆变器产品,未来关注5G业务及液冷机柜等机会。

低空业务:去年中了头部飞行器1000万以上订单(未达披露标准),单价1698元/台套工装,五年5万台,今年2月左右签合同,广汽飞行进行了交流,奇瑞接到电池托盘订单。

国际市场拓展:通过台资企业拓展欧美客户,泰国公司预计接储能订单,欧洲或摩洛哥将做客户配套,关注通过台达进入英伟达产业链可能性。

Q&A

Q:测量室的蓝光扫描仪有什么作用?

A:蓝光扫描仪拍照后能主动做数模对比,可快速检测出零件是否满足评测标准,还能通过检测确定模具的精度。以前的游标卡尺对于面的检测存在不足,而蓝光扫描仪能对每个零件进行检测。

Q:公司的加工业务是如何分配的?

A:公司精加工由加工厂负责,非精加工的部分是从外面购买。

Q:五轴加工中心有什么特点?

A:五轴加工中心是智能的,可以把立方体加工成球形,加工精度是0.02毫米。

Q:公司模具组装有什么特点?

A:七套模具相当于一台虚拟设备,大的模具有上千个零件,每个零件都要做加工,且因每个零件有公差,装配在一起需要有经验的员工做各种调试校对。

Q:公司在模具和加工设备方面有哪些突破?

A:公司在模具和加工设备方面有突破,使得能制造出很多流线型漂亮的车。加工设备一部分精度较高的如五轴设备需进口,其他大部分是国产的,像雅威等品牌都能生产。

Q:大型冲压和国际桥梁车间的设备情况如何?

A:大型冲压和国际桥梁车间最大有两千多个设备,其中一台1250吨的设备,大概1万块钱一吨,这台设备价值1250万。

Q:机器人焊接的产品是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

A:机器人焊接的产品是比亚迪汉的流水槽,即车子挡风玻璃上面的部件。进行机器人焊接时会有焊渣飞出,不要靠太近,虽然焊渣碰到身上没太大问题,但可能会吓到人。

Q:公司做的连续冲压模具是怎样的?

A:公司做的是连续冲压模具,十几道工序连续冲压,像印钱一样不停冲压出产品。对于相对简单结构的产品可以做拉伸,一次冲压可能无法完成加工,具体要看产品情况。

Q:公司未来的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A:公司整体战略是在机构自主行业拓展客户新类,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往海外布局发展,目前已接雷诺等客户订单。

Q:公司2025年的营收和净利润目标是多少,各业务模块增速如何?

A:公司2025年全年营收目标大概增长20%,约80亿左右,净利润大概5亿。其中车业务整体增速约20%。

Q:公司在客户拓展方面有什么计划和进展?

A:2024年进入奇瑞和赛力斯,2025年会扩展新客户,在原有客户中做品类和产品,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车企都已覆盖,如小米、蔚来、小鹏、广汽等。

Q:下游车厂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情况如何,广汽今年占比会怎样变化?

A:比亚迪占比保守估计在1%左右,华为占比15% - 20%,第三大客户占比15%左右,吉利占比5% - 10%。广汽今年占比会比较均衡,虽占比可能往下走,但广汽给公司的订单目标较大,约120万辆。

Q:2024年通信业务整体下滑,展望2025年,该如何看待通信市场?公司在5G业务上的战略是怎样的?

A:2024年通信业务整体下滑,展望2025年,由于AI发展带动了服务器行业增长,公司正在关注这方面的机会。公司在5G业务上未将其作为战略重点,公司主要供应方向在汽车领域,因为汽车市场增量大。

Q:公司切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及与华为后续进展如何?

A:公司有初步规划,但该产品在公司内部和华为端都属于保密内容,销售要求不签保密协议不允许公开资料,目前只知道在接触,不清楚具体情况。

Q:一月份新成立的东莞智能机器人子公司和永盛子公司定位有何差异?

A:新建的东莞智能机器人子公司主要是为了便于未来所有人形机器人内部的管理,未来可能会参与智能研究所旗下的本地项目,以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包括后续的资本市场操作也会使用该子公司,会将机器人业务都放在这里。

Q:除了与智能研究所成立合资公司及后续合作外,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业务还有哪些布局和规划?

A:会与一个做关节总成、一级别编码器的公司合作,目前双方老板已见过面,后续合作方式如互补、参股等还在商讨中,且推进速度较快。

Q:与关节总成公司合作成立的子公司团队情况如何,在业内处于什么水平?

A:该子公司核心团队人员曾在英飞凌、萨尔茨堡、德昌、博士等公司工作过,参照拓普做特斯拉的标准,大概处于这个水平。

Q:与关节总成公司合作的子公司有无可能将公司带入其他产业线?

A:中有三四个核心人员曾在波士顿动力工作过,他们有整套关键执行器的解决方案,包括电驱的控制线等,可能凭借他们的关系将公司带入其他产业线。

Q:执行器包含哪些东西,国内市场情况如何?

A:执行器包括电机、控制器、解码器等,国内已有企业在做,但规模基本较小。

Q:如果机器人实现国产替代,对价格有何影响?

A:机器人里面很多东西之前依赖国外,导致价格较高,如果大部分能实现国产替代,整个机器人的价格应该会下降。

Q:与智能研究所合资成立子公司推动销售机械臂的情况如何?

A:智能锁营销所团队的几个博士有一个孵化企业由他们团队控制,公司想投资并与其成立合资公司来推广销售机械臂。该机械臂之前更多应用于工业领域,如广州的病毒研究所、医院、半导体制造过程等,他们希望与公司合作将其推向更广泛领域。他们之前有做过一些项目,但量不算大。

Q:智能锁团队人员构成情况如何,公司与该团队有无合作?

A:不清楚智能锁团队里是否有华为人员,但共建联合创新中心的团队中有可靠性团队,公司与该可靠性团队合作时间超过十年,还一起拿过广东省的科技进步奖。

Q:两个合资公司成立后,为下游机器人公司提供部件的价值量能提升到多少?

A:如果做的顺利,手脚臂加上专业执行器应该能覆盖机器人的部分需求,长远目标是做整体代工,因为未来做机器人的公司可能会把更多时间放在大模型和软件方面,硬件制造大概率会委外。

Q:华为即将公布的第二批供应商名单是哪个团队的?

A:听说可能是车BU团队。

Q:2024年公司进了赛力斯车的业务,如果华为找赛力斯做整机,会分业务给公司吗?

A:这可能要看后续的情况,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Q:灵巧手demo的推进节奏及时间节点是怎样的,一季度两个合资公司会落地吗?

A: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一季度合资公司应该不一定能落地,合资公司落地之后,双方会一起制定产品的发布阶段,有新产品出来倾向于举办新产品发布会。

Q:公司今年及未来两三年对人形业务有收入目标吗?

A:如果是结构件,不管是一级供应,接到就能做;研发机械臂包括关节执行器,推动之后客户有需求预计能形成一些收入,但目前体量还不能确定;控股子公司永盛能做焊接机器人的工作站、电池包的全自动生产线、非标设备、协作机器人等。

Q:公司目前只负责硬件部分,后面有没有可能和智能研究所合作,会做机器人的大脑吗?

A:关节执行器有整套解决方案。做机器人的大脑难度太高,像芯片、AI大模型等要分步推进,先把规划中的做好。

Q:公司对接下游机器人公司,除报方案外,有没有遇到同行竞争对手,最近多吗?

A:会遇到同行竞争对手,在不同客户那里情况不同。在充分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行业有竞争是正常的,有竞争才有进步。

Q:公司与华为在车BU、ICT、3C等方面的接触情况如何,若拿到华为供应资质会和哪些部门对接?

A:公司与华为车BU签过合作协议,3C方面可能没有接触,华为数字能源涉及光伏储能等。若拿到供应资质,可能对接的部门有车BU、鲲鹏部门等。如果给车BU做机器人结构件不需要增加品类,做其他的可能要拓展品类;其他家进入华为供应链做供应商认证一般需要1到2年。

Q:除了优必选、库卡和华为,公司还有可能与人形业务的其他哪些品牌合作?

A:广汽可以考虑,还有很多其他品牌,销售正在查。有些客户短时间不能直接合作,也不排除间接合作。不过这些机械公司的项目是保密项目,对公司要求较高,相关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

Q:广汽、比亚迪的机器人进展如何,它们明后年有明确目标吗?

A:广汽有发货,比亚迪要做可能比较困难。明确有目标的是特斯拉、优必选,它们有百亿目标。

Q:给优必选供应的结构件情况如何?

A:给优必选供应的结构件大概一台两个多,加起来也就几百块。目前不太清楚优必选有更多进展,销售同事去了他们公司,带回一堆名片。

Q:库卡在公司的收入情况如何?

A:库卡在公司的收入情况,公司表示要先把产品做出来,再与客户做交易。

Q:华为今年人形机器人的目标如何?

A:华为内部对于今年人形机器人的目标比较激进,Q4要出2000套左右的人形机器人并初试出货。华为此前在很多研发方面都有秘密进行,既有钱又有人才和出人才的机制,很多事情都能做成。

Q:公司在新客户拓展方面的情况如何?

A:公司比较偏上游,能接触到的下游客户较多。2021年积极拥抱新能源,拓展了很多电子厂客户,现在大部分排前十的都已合作;2023年也拓展了很多不错的新客户。对于机器人或低空领域的客户,营销部门也在积极接触,公司去年年底总结会议制定了相关计划,写了就要开干。

Q:公司低空领域的订单情况如何?

A:去年中了一个头部飞行器的订单,到年前放假前订单金额一千多块。还有一个未到披露标准的订单。此外,还有一个与飞行器配套的订单,单车1000元,五年5万台,一年1万台。公司原本是小鹏的供应商,还与电建行有合作,产品已送样但还没有订单。

Q:年前新下的订单何时交付完,单价和对应台数情况如何?

A:年后才正式签合同,预计今年交付。单价1698元一台套工装,还有1700多万模具费等。五年5万台,年前新下的单目前还没有确定台数,交付会根据局势滚动更新,先定价并支付模具费,后续有交付日程表。

Q:产品送样到给订单的一般周期是多久?

A:要看具体情况,因为有很多家都要送样,送样后还要做各种测试。

Q:广汽飞行、高玉的合作情况如何?

A:广汽飞行与公司进行了交流;高玉目前正在进行技术交流,还未送样。

Q:除了上述情况,公司最近还有哪些新的业务进展?

A:今年新增了奇瑞低空电池托盘业务;江淮共鸣时代F3项目涉及电池,包含800相关的部分,后面几个借都用同一款电池箱。公司还在不断拓展客户和品类。

Q:今年公司在海外市场有哪些业务规划?

A:今年公司的海外业务重点在珠海、泰国和欧洲。在泰国,除国内客户外,通过台资企业拓展欧美客户,泰国公司后续还会接一些工商业储能订单;在欧洲或北非的摩洛哥,会跟着客户做配套,目前有车厂邀请,摩洛哥有Stellantis和雷诺等,预计有50万台业务量。由于匈牙利市场拥挤,所以考虑到摩洛哥考察。

Q:墨西哥、德国和美国的制造成本与国内相比情况如何?

A:墨西哥整体成本比国内高20% - 30%;德国制造成本较高,比如一个电子托盘国内价格大概2000 - 2500元,德国大概要4000 - 5000元,是国内两倍;美国制造成本更高,大概是国内的三倍。

Q:为什么雷诺、雷克萨斯、丰田通商、日产等从国内购买零部件出口到国外组装?

A:国内零部件性价比高且质量不错,整车出口会被加关税且运输成本高,而零部件出口通过一些方式可规避关税,是成本最优的选择。

Q:公司有没有可能通过台达进入英伟达产业链?

A:不排除这种可能性,英伟达产业链的结构件供应商大部分在东莞、贵州等地。以后有能力的话,公司会考虑收购一家企业进入该产业链。公司投资团队一年大概看200家公司的PPT,实际考察几十家,以前投资多以IPO为目的,现在也会关注并购导向的企业。

Q: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在业务加工方面有什么优势?

A: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竞争力全面,资源丰富,做产品加工时,打电话给供应商,15分钟内供应商会来取件,加工完24小时内送回,这种效率在全球其他地方很难找到。

Q:公司在产品研发和业务开展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A:公司内部按事业部划分,不同事业部做不同产品,下面的工厂基本是专业工厂。作为民营企业,在市场上充分竞争,遇到新东西会内部立项,组团队开展,虽需要一些时间,但大部分都能做成。

Q:市场上不同电池厂的情况如何?

A:宁德时代质量要求严格,对于要求最高且愿意给钱的客户适用;新万达能做多家车厂的备胎,性价比获认可,但在质量管控方面有时存在不足,有恶性竞争情况;一维性价比可以,董事长搞技术研发,现在重心在储能电池,其储能电池出货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未来电池厂若抱不到大客户且无自身特点,可能会被并购。

Q:公司业务范围还涉及哪些方面?

A:公司业务还涉及电器散热(如激光机、蜡烛等里面的散热)、柜子制作(但价格不太好所以没做)、创新激光的激光散热等。冷媒制冷新技术可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算力服务、低空等领域,算力服务器方面涉及从框架、机柜到里面电脑支架及冷却(从风冷到液冷)等部分。

Q:公司一些产品的价格大概是多少?

A:动力电池下面的大概400到600元,机柜里面的大概两三百块钱,预控制器(如华为的MPC、西为的预控制器)大概200块钱。

Q: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和出海情况如何?

A:产品毛利率因难度不同而异,出海占比增高20%左右,以后可能更多产品会在国外生产。

Q:过往投资了哪些项目?

A:过往投资的项目有改性塑料、碳化硅膜管、BDO、BDS、卫星测控等。

Q:利润增长情况如何?

A:如果一年有5% - 10%的增长,利润大概能干到10个点。核算片的利润受当期费用影响,项目前期投入比较大,还在爬坡阶段。$祥鑫科技(SZ002965)$